血液病诊疗中心冯永怀:以“一腔热血”之赤诚,构建血液病规范诊治之防线
东莞市人民医院 2024-10-14 08:53

冯 永 怀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

血液病诊疗中心主任

兼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访问学者。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健科会浆细胞分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从事血液科医教研工作10余年,擅长血液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急重症及罕见疾病的诊疗,尤其擅长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致力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4项。担任多个SCI期刊、核心期刊、重要医学杂志期刊的编委及审稿人。

从顶尖学府走进一线

构建血液疾病防治前线

2014年,冯永怀怀着攀登医学高峰的梦想,来到国内的顶尖学府——北京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在此之前,她已在血液疾病领域工作了6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为了寻求更大的突破,她选择继续深造。

3年时光转瞬即逝,冯永怀顺利取得博士学位,并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了留京任职的宝贵机会。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但冯永怀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回到家乡。在她看来,虽然北京高校的学习实践让她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技术,但回到家乡进入医院临床一线,将先进的诊疗技术带给更多等待救治的患者,对她的人生更有意义。

“血液系统疾病复杂性高,疑难病例多,是很多基层医院未能开设血液专科的原因。但基层医院又恰恰是许多罹患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首个就诊门户,因此亟需帮助基层医院医生提升血液疾病的诊疗水平,以便第一时间识别出血液疾病患者。”冯永怀说。

带着这个初衷,冯永怀回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后,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踏上了在区域内开展血液病巡回讲座的道路。她以创立“多发性骨髓瘤MDT(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模式为切入点,在两年半时间里,累计建立了45家专科联盟,并成立了省内规模最大的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心,规范诊治了省内半数以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紧接着,她又迅速克服困难带领团队申请获批成立了非血缘干细胞采集点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开展了当地的天花板级别的诊疗技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真正实现了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治病”的心愿,让患者无需远行,即能在省内接受高精尖的诊疗服务。

2024年4月,冯永怀来到东莞,担任东莞市人民医院血液病诊疗中心主任。东莞是一座拥有千万人口的新一线城市,她相信自己来到东莞后,能够帮助更多血液疾病患者。在短短的5个月内,她先后前往望牛墩、莞城、水乡中心等多个镇(街)的医院,宣讲血液病诊疗知识,持续向基层医院表达了帮扶开展血液疾病诊疗的意愿。

“让更多的基层医生和市民了解血液疾病早诊早治的重要性,提高基层医院对血液疾病的规范诊疗水平,是患者生存获益的十分关键的环节。”冯永怀说道。接下来,她已预约安排了松山湖中心医院、洪梅医院、滨海湾中心医院以及韶关市仁化县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进行巡回讲座及指导,真正开始了“重走巡讲路”。

为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冯永怀正带领团队突破一个个难题,她始终强调“相互尊重,有效沟通"是医患、医护交流重要的原则。在谈到科室管理的时候,冯永怀说“我认为管理基本要素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有担当、有智慧、有能力、有格局的管理者,最后还要敢于追梦和实现自我突围!”。

揭开多发性骨髓瘤“神秘面纱”

卧床半年七旬伯恢复行走能力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中的第二大肿瘤,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易导致误诊和漏诊,因此被称为“戴着面纱”的肿瘤。尽管目前该病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血液肿瘤,但若能早期发现和进行规范诊治,可以像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进行长期管理,从而使患者长期高质量生存。不过,该疾病极其考验 “患者、家属、医生”三方的耐心与责任心。

在一次帮扶基层的查房中,冯永怀遇到了一位75岁的老年患者。老爷子已在床上躺了半年,连大小便都只能卧床处理,日常饮食起居也只能依赖同样高龄的老太太照顾,家属甚是疲累,老爷子还长期遭受骨痛困扰,疼痛难忍。

在冯永怀的建议下,老人完善了相关检查,最终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需要及时采取治疗。然而,家属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且已卧床半年,担心他无法耐受化疗,因此更倾向于在家姑息对症止痛等治疗。

面对家属的疑虑,冯永怀耐心地向老人家属讲解了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理、治疗紧迫性及药物多选择性,打消了患者家属“化疗承受不住,越治疗‘走’得越快”的错误想法。随后,经过三个疗程的专业治疗,老人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并逐步恢复了独自行走和生活自理的能力。

这次经历坚定了冯永怀的信念:只要及时进行宣教并耐心沟通,即便是复杂的血液疾病也有望得到良好的诊疗。为此,她决心启动多发性骨髓瘤“半小时(half an hour)”沟通制度,即“对于所有考虑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医生都需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至少半小时以上的耐心沟通”,确保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理解病情及治疗方案,“多点耐心,切记不要把病人吓跑了”。

既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

获得国自然科研基金项目

“一名好医生,视角要放低,体会患者疾苦;但眼界要高,追逐前沿技术,探索海面以下冰川的未知领域。”冯永怀说道。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结合之前临床工作所发现的问题,开始思考造血干细胞在不同患者中移植效果截然不同的难题。“造血干细胞移植,就好比把来自自身(患者自己)或他人(供者)的种子(造血干细胞)种回到土壤(骨髓)里的过程。那么,除了种子的因素外,究竟是土壤本身的因素导致了种子不发芽,还是土壤里存在其他因素干扰了其正常生长?”带着这样的思路,她开始对干细胞间的一种新的通讯方式——“Tunneling nanotubes”进行深入研究,开创性地研究了干细胞之间的这种新型通讯交流方式。这一研究不仅阐释了干细胞植入不良的部分机理,也为这方面的治疗干预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研究课题,在2016年成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

多年的辛勤耕耘,使冯永怀熟练掌握了血液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诊治方法,包括血液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出凝血疾病及各种贫血的诊治,同时,她也掌握了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移植、细胞单采等技术。

作为市人民医院血液病诊疗中心主任,她对学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自2022年10月市人民医院开设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已成功开展了异体、自体移植共计150余例,其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00余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近50例。移植种类覆盖全面,患者顺利出仓率高达100%,随访1年生存率超过98%。我相信,在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能为患者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

对于其他血液系统罕见疑难疾病的诊治,冯永怀同样满怀信心:“目前,检测手段精进,治疗方面,除化疗外,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手段的引入,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显著提升了众多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生存预后,相信未来能够造福更多的血液疾病患者。”

  • 审   核:钟榴青
  • 终   审:陈芳
  • 关键词:血液系统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阅读   0
点赞   0
黄裕谋 小编
2024-10-14 08:53:12
推荐
loading...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
微信方法